相关分类

当前页面: > 企业资讯 >

聚焦两会: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

发布者: 
江西鸿蒙省公司 (应用服务商)
      时间: 2025-03-17 16:07:29

微信截图_20250317154336.png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部分提到: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该政策强调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服务商的重要性,有望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的发展难题。


对大数据创业者与从业者来说,是一个新机会,也因此有了更多可聊的话题,比如:


什么样的服务商算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

头部服务商是否已经形成壁垒,后进者是否还有机会?

什么是“构建多层次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其中服务商扮演了什么角色?

“构建多层次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和“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小灯塔企业”又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系列文章来聊聊两会中提及的数字化相关内容及衍生问题,本文先来讨论如下前两个问题。

01

什么样的服务商算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

如何判断一个数字化服务商是否符合“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标准,或者说数字化服务商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入局”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呢?

简单来说,数字化服务商要突破单一技术或行业局限,具备跨行业、跨领域的能力,这包括行业理解、行业方案、技术整合、全链路协同、成功案例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行业理解与行业场景认知能力

数字化服务商要具备对垂直行业全价值链的深度洞察能力,能够解构产业链各环节的底层逻辑。

例如,某工业物联网服务商为3C制造企业构建的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覆盖SMT贴装、整机组装、老化测试等18道核心工序,通过将光学检测数据与工艺参数实时关联,实现质量缺陷的根因定位效率提升65%;开发的供应链反向追溯功能,使原材料不良品召回周期缩短至4小时。

另外,数字化服务商还要具备将隐性行业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的能力,这也是服务商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

例如,在化工领域,服务商通过构建工艺知识图谱,将老师傅的操作经验转化为设备参数优化模型,使新投产线的调试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2周。这种知识萃取能力需要服务商既拥有行业专家团队,又具备数字化实施能力。

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构建能力

合格数字化服务商需提供覆盖战略规划、流程再造、系统部署、持续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这要求其具备:

方法论沉淀:基于行业Know-How,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估模型。

产品架构模块化:既能提供标准组件,又能快速定制行业专用模块。

生态整合能力:打造数字化生态,引入合作伙伴,以满足长尾需求。

以某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为例,其供应链解决方案融合了动态需求预测算法(AI)、智能仓储调度系统(IoT)和可信溯源技术(区块链),交付适配不同制造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多项关键技术指标需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02

头部服务商是否已形成壁垒,后进者是否还有机会?

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一端是主导各类大型项目的综合服务商,另一端是专注细分场景的垂直服务商,中间层则面临竞争加剧与整合压力。

客观来说,在大型项目领域头,部服务商通过以下路径形成较多的竞争优势:

技术积累壁垒:在AI、工业软件、自动化装备等领域积累的专利与技术标准,例如智能测试服务商在自动化框架上的成熟应用。

行业经验壁垒:头部服务商积累了较多垂直领域标杆项目,沉淀了行业知识库与最佳实践。

生态整合壁垒:具备总集成能力的服务商通过构建平台化生态,整合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等资源,而中小服务商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生态闭环。

不过,虽然头部服务商已经形成行业经验、技术积累等壁垒,但在政策推动下,后进服务商仍然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挖掘新机会:

垂直细分领域的差异化深耕

头部服务商通常聚焦于通用解决方案及大型客户,因此中小企业在特定细分场景的数字化转型仍存在需求空白。所以,后进服务商可通过深度绑定垂直行业,建立特定领域的知识图谱与工艺模型库,打造从设备物联、工艺优化到供应链协同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中小型零部件加工企业开发轻量化MES系统,结合AI工艺参数调优工具,形成“小而精”的行业Know-How壁垒。

新兴技术驱动的敏捷服务模式

利用生成式AI、低代码开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降低服务成本,构建轻量化、模块化解决方案。这类模式可突破传统定制化开发的高成本瓶颈,契合中小企业“小步快跑”的转型需求。

例如:通过低代码技术,搭建可配置的工业APP市场,允许中小企业按需订阅使用。

生态协同与区域下沉市场布局

头部服务商多集中于核心工业带,而县域产业集群、特色工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尚未被充分覆盖。所以,后进服务商可以协同地方政府、产业联盟,打造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本地化运维支持。

例如,在装备制造产业地区,携手行业协会,推广共享式工业云平台,整合区域内设备维修、备件供应、技能培训资源,通过共建共享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综合来看,后进服务商可以通过技术工具降低服务边际成本,依托政策主攻细分市场,形成“技术普惠+商业闭环”的发展模式,与头部服务商规模化路径产生差异化竞争优势。

603dd08623c3cabdf068cf244cc22c3.jpg

image.png

江西鸿蒙官网,点击即可进入